张去华(938年—1006年),字信臣。开封府襄邑(今河南睢县)人,张谊之子。 北宋文学家。
宋太祖建隆二年(961)辛酉科状元。曾随从宋太宗征战太原,被任命为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转运使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被改任为工部侍郎。景德三年(1006年),因病去世,终年六十九岁。
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,张去华生于开封府襄邑(今河南睢县)。
张去华幼年勤奋好学,对写文作辞十分敏捷,因父亲的官荫补太庙斋郎。
后周世宗南征淮南,张去华时年十八岁,感慨而叹说“:战争不停止,老百姓的事务不加治理,这不是保持统治国家长久的办法。”因而写下《南征赋》、《治民论》,敬献给周世宗。被召应试,授予御史台主簿之职,隶属三院议事,不得列朝,他对所亲近的人说:“簿领的职位,不是我所干的。”于是抛弃官职到郑州,三年闭门不出。 [4]
宋朝刚建立, 张去华便挟诗文游学京师,其行为文章为李昉所称扬,一时名声大噪。第二年,考中进士甲科,并授予秘书郎、直史馆之职。 一年后,因年限已到没有得到升迁,张去华上章自诉,并说制诰张澹、卢多逊,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,却居高位,希望与他们比较好坏。宋太祖立即召令张澹等人与张去华临轩策试,让陶谷等人进行考试。张澹由于答非所问,被降级。宋太祖提升张去华为右补阙,赐予袭衣、银带、鞍勒马。朝廷官员议论轻视张去华急躁升职,因而张去华十六年不被提职。
张去华曾经在便殿应对, 被宋太祖问到家世,张去华于是诉说父亲开始由于得罪权贵们,因而遭到贬职。宰相薛居正也替张去华诉说,宋太祖为此感动,并说:“汉室不仁道,奸臣专权,这是我所亲自看到的。”荆湖平定后,命为道州通判。张去华上奏说“:桂管为五岭的交通要道,如今刘钅长为了保全领地顽强坚守,依赖桂管作为防卫屏障,如果大军首先攻占他的城池,奔赴番禺,犹如进入无人之境。”并叙说桂州能够攻取的情状,太宗颁布诏令给予奖励。回京,任磁、乾二州知州,选为益州通判,升任起居舍人、知凤翔府。
张去华随从宋太宗征战太原,督管随军左藏库,于是被任命为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转运使。先后担任左司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
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,任江南路转运使。
雍熙年间(984~987年),宋军讨伐幽州,张去华监督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粮草运输到拒马河,于是命为河北转运使。
雍熙三年(986年),任陕州知州,没有到任,写下《大政要录》三十篇敬献朝廷,宋太宗看后对此加以称赞,诏令给予嘉奖,赐予五十匹彩丝,因此留京没有被派遣。
恰遇许王为开封尹,张去华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,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,都赐予金紫服。宋太宗说“:你们都是朝廷的正直之臣,特地加以选择任用,要很好地辅佐我的儿子。”
各赐予钱百万缗,一年后,就被授予左谏议大夫一职,又令枢密使王显下达旨意,表明辅助的意思。不久,庐州尼姑道安诉讼其弟妇不诚实,开封府不给妇人治罪,就用镣铐拘禁送回庐州。
弟妇是刘铉妻子的外甥。道安击打登闻鼓,说刘铉用书信请托,张去华故意不治罪,宋太宗大怒,张去华被降职,贬为安州司马。这年年末,受召授予将作少监、知兴元府,没有到任,改任晋州知州,升任秘书少监、知许州(今河南许昌)。
至道三年(997年),宋真宗继位,张去华又被重新授予左谏议大夫一职。不久,又被升任给事中、知杭州。两浙路从钱氏征收丁赋以来,有的死了也不免除,张去华建议请求免除死者的赋税,有司以经费依靠为由,一直坚持没有批准。
咸平二年(999年),迁任苏州。不久,由于患病请求分司西京。在洛阳修补园庐,作“中隐亭”来表明自己的心志。
景德元年(1004年),被改任为工部侍郎。
景德三年(1006年),因病去世,终年六十九岁。
张去华中状元前的一段趣闻,张去华祖父安葬时,由一位疯癫和尚(叫目不识丁)点地并主葬。名字虽叫目不识丁,其实他是杨
救贫徒孙之后人,有真才实学,只不过装疯卖傻而已。本地很多人都看不起他,唯独张去华的父亲相信他,所以疯癫和尚就点了一卦
上格大地给张家。龙穴落在当地土名叫坡塘的地方,四周山环水绕,唯独中间起一凸泡,穴结其间。众地师皆言四周水绕,小山孤独无依、无龙脉,断不结穴,且断定张家插后必定家破人亡。
更有一林姓地师作下批语:
张家插坡塘,
孤独小山岗。
伪龙无气脉,
三年死五双。
疯癫和尚亦批曰:
张家葬坡塘,
圆滑小山岗。
奇龙生怪穴,
定出状元郎。
后果然高中状元郎,一时传为佳话。
张去华祖坟:乾方石龙从湖水中落脉,是为沉龙过脉,卯方消水,乾峰、酉峰、巽峰特秀。时值二运,立乾山巽向兼亥巳一爻,旺山
旺向,山水天元一卦纯清,卯方消水得城门旺气。巽方一四同宫,酉方亦一四同宫,准发科名之显;午坤两方六八相生。龙局成众星
拱月形,千山拱揖,万水来归,水秀山奇,上格龙穴,故发鼎甲状元郎,文武全才,丁财贵寿长发其祥,大三元不败。
按语:
奇龙怪穴少人知,
玄机不辨是庸师。
不识先师真慧眼,
状元及第着朝衣。
|